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础,以古代汉语为视角,可以呈现古代“艺术”的产生、演进、展开的丰富体系。从古代文化演进的大势,及其与之关联的语言的语汇变化和语义转换,呈现“艺术”在中国古代不断扩展的整体面貌,即:礼—文—艺一体的起源,先秦强调仪式中技术一面的礼之艺,两汉强调文字高位的文之艺,魏晋之后突出宇宙虚实结构观中虚的一面的术之艺,中唐两宋从文人庭院的审美意识生发出来的玩之艺,两宋以来都市中瓦子勾栏里内容丰富的伎之艺,从《考工记》奠基至宋代开始突显的工之艺。礼之艺、文之艺、术之艺、玩之艺、伎之艺、工之艺,既分别代表了古代艺术演进的时代主潮,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不断展开而形成的体系的构成部分。[详情]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中,中国经济思想亦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伴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国经济思想也开始影响西方,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近代中国在经济学“西学东渐”过程中,呈现出中西互鉴的局面?;谟⑽奈南?,在全球视野下考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可以扩展研究内涵,展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优秀成果的吸纳和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凸显对人类文明互鉴的关注与思考[详情]
在中国早期,除了老庄等先秦诸子所开启的哲学思辨型空间观,还存在一类呈现于天文、地理、礼仪等实践领域的应用型空间观。此类空间观以宇宙意识为源发点,以天人关系为核心问题,通过墓葬、建筑、器具、图画、文学等人文符号形成一个“小宇宙”符号体系,成为早期中国的集体精神意志与民族文化密码。该空间观不仅对同期艺术形式的凝定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为后世艺术留下清晰的形式观念印痕,对中国形式美学具有发轫开先之功。由于天人关系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涵摄了早期空间观的艺术形式法则为后世艺术的审美实践及理论提升埋下了伏笔,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形式品格锻铸的重要因素。[详情]